电影院的故事

标准

    和土豆第一次去世贸影城看电影,在网上团购的票。队伍排得很长,换团购券的速度慢。世贸影城和太多的团购网站在合作,糯米,拉手等,太多选择,未必太多欢乐,选择太多,选择起来就慢,我也只能在后面耐心等。

    世贸影城离我家很近,但平时去得却不多。一楼是娱乐游戏机,二楼是台球桌,ktv,三楼,四楼才勉强挤了这么一个影城,装修和环境很一般,像个没星的酒店。放映厅的椅子太硬,音响很差,只觉得声音大,却没感觉音效有多好,唯一的优势就是团购票便宜。如果拿来比较的话,科文整体的环境要比世贸好太多,太多了。

    关于电影院的回忆再次从小时候开始,那时常去的电影院就是我家附近的文化宫电影院,当时电影票便宜,好像五毛就可以看录像,一元就足够看电影。学校放暑假,寒假时还会组织大家买月票,一次买一张卡,可以看十次电影,看一次划一格,想来有点像现在的团购。忘记了那个时候电影院具体的样子,只记得前面有一段很高的台阶,很气派,里面的装修呢,典型的八十年代风格,现在观前的开明还是那样子。小时候看电影院的大厅,上下两层,可以看电影,还能用来做报告,进去就会有一股味道,冷飕飕的。后来我家拆迁了,文化宫拆掉了。文化宫许多年后重建,又开了金逸影院,可那个新开的电影院和我儿时的电影院完全没有关系。

    毕业后看电影基本都是去观前的大光明,那个年代大光明算是苏州最好的电影院,地段好,几次改造之后,环境也不错。那时去大光明看电影就是去看电影的代名词,此时电影票已经开始涨价,一场电影已经要二十,或三十的样子,还没有兑换券,还没有团购。在大光明看了好多电影,如《宝莲灯》,《2046》,《色戒》等。那时和姑娘见面,总是会约在大光明门口见,可以去看电影,或去观前逛逛。此后大光明火灾,亏损,濒临倒闭,重新改造,几经波折。我走过大光明的门口,有时心中仍会泛起一点涟漪,因为曾经有她。

   前几年老周有了车,于是开始去科文看电影。第一次去科文我觉得像一个景点,苏州的小鸟巢,外面绚烂的灯光,在晚上看漂亮极了。那个时候可能园区还没那么繁华,那个时候觉得去科文好远,不曾想到若干年后科文会如此热闹,房价如此高。科文有团购的票,最开始28元一张,可兑换任意的电影,总是一次性买10张或20张,足够看一年的。但在科文看电影,再顺便吃个饭,价格太贵,月光码的饭店档次太高,圆融时代广场,也没有好吃又便宜的东西,除非吃肯德基。在城市要过上某一种生活,哪怕是去看个电影,吃个饭,都要钱,没有钱,这个城市的某些东西和你就没有任何关系。想起电视剧蜗居里说,城市里有大剧院,有大商场,可家乡没有,可大剧院你一年又会去多少次呢?比如科文,附近的房子的价格贵到一两万,可一年会去几次,即使每次去都打车来回,那点钱也远远小于房价贵出来的部分。所谓离某某多少远,都只是一种标签,让你觉得与众不同而已,并无实质的意义。

    苏州电影院开得越来越多,金逸开了两家,文化宫店,苏州乐园店。嘉禾开在了新的印象城,每次去也都是人山人海。万达也有影院,那边我从来没去过。电影院多了,票却更加的贵,现在一张普通的电影票,70元差不多是最基本的,如果是3D或imax,票价能达到上百元,消费不起。前年开始,团购网站开始火爆,最初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团购电影票,价格往往比兑换券还便宜,一般四、五十就可以兑换两张电影票,有的还送爆米花或饮料。但团购电影票一般时间期限很短,至多一个月,还有很多限制条件,有的节假日不能用,有的只能看早上的场次,团购会有很多陷阱。又一次团了一个文化宫金逸的电影票,兴冲冲跑去看电影,结果一查看只能看早上,只能第二天早上来换。

    美国人说经济危机时电影业会繁荣,因为老美没有钱去旅游了才选择全家去看电影。我们这呢,看电影都是蛮奢侈的一件事,只有当电影票大家都能接受,一个月随便看个3,4次都不觉得怎么贵,那时票房才会高,票房高了,投资才会有回报,才会有更多人的投资,才会有更好的电影,当然前提是别搞什么审查,爱放什么就放什么,好的,大家自然会去看,别老为大家瞎操心。

留下评论